Site icon 台灣基進

「一國兩制」25年之死​ 香港敲響喪鐘給台灣的啟示


文/Kirk Lim​

適逢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中國中共總書記暨國家主席習近平特此6月30日抵達香港視察,並在在高鐵西九龍站的歡迎儀式上發表談話。​

習近平表示,「一國兩制」是好制度,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只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國兩制」,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香港一定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且強調「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生命力,能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維護香港同胞的福祉;最後不忘肯定林鄭月娥這五年的執政成績,不斷塑造在中國治理下「一國兩制」的成功形象。​

是的,您沒有看錯,2022年的香港經濟蕭條,外資與人才大量出走,恆生指數大跌,自由之家評比自由指數43分,遠遠落後台灣的94分……過去港英時期的繁榮、法治、自由毀於一旦的東方之珠,看在中國的眼中卻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滿意,這相當不正常,但也符合中國共產黨的一脈相傳的邏輯──全面掌握、控制香港,就是一國兩制的成功。人民生活如何,那 並非當政者的利益所在。​

一國兩制的由來,是1978年鄧小平起先是為了中國統一台灣之後,統治初期用於台灣的 權宜之計。所謂的「一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位於北京,這是明確且不容挑戰的前提。至於「兩制」是指,在一中的前提下,大陸地區為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則繼續延續資本主義,兩種經濟及社會制度並存的狀況。其中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有高度自治權,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財政、外事權,北京當局不干預特區內部事務,並在全國行政機構中保留一定比例名額讓特區人士參與全國事務管。後因收回香港在即,故先將這一制度套用於香港實驗,打造一個 統戰宣傳之用的美麗樣板。​

一國兩制之所以是權宜的制度,探其根源,其實是對於中國現行制度的批評,因為現有的治理制度如果較為優秀,真的能夠信服於特區人民,那何必有兩制?而香港的一國兩制會有個「五十年不變」的期限,是中國政府盤算從收回香港開始,經歷過10個五年計劃即可趕上香港的發展程度。這些因素都在在顯示中國相當清楚自己各方面的不如人,才需要擬定出這面 遮羞布,掩蓋自身在政治、經濟、法治面的落後。​

從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1985年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而使聲明正式生效以降,香港特首從首任政治色彩平淡的商人董建華,到催生送中法案的中共地下黨員林鄭月娥,政治全面掌控後交給武官李家超;而經濟面最具代表性的,2005年中國對香港推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是促進中國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為中國的完全統一創造更堅實的物質基礎與條件。所謂的「五十年不變」全然是 吸引閱聽者引狼入室的謊言,中國執政者的安全感及利益都維繫在對社會的高度監控,所以一國兩制中 任何具有自由與法治意涵的權利都必須被消滅。​

不難理解起初先將香港與中國市場開通,注入人流,完成生活經濟共同圈深化對「內地」的依賴性的經濟綑綁,後再利用一國兩制的立法制度閹割自治權,法理化一國一制。此絕非特例,這是一連串從 接受一中便開啟通往獨裁深淵的單行道。只要當政者有需要,隨時都能撕毀承諾,即便是備置於聯合國的國際條約,沒有什麼比鞏固政治利益更為重要,勤政愛民是僅止於銀幕上的宣傳大戲,任何時刻都能下檔,保持與現實生活的平行世界。​

就香港人民來說,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是一件 喪事,失去至親、摯友、工作及尊嚴;然中國將它視為 喜事,喜迎專制政權的勝利,習近平為自己納入一枚鬥爭籌碼。如果說一國兩制帶給台灣人什麼啟示,是 永遠不要相信中國政府的承諾,也不要與他們談底線,因為他們沒有下限。​

#一國兩制死路一條
#五十年不變騙局一場
#中國遮羞布
#願榮光歸香港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