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台灣基進

一個黃埔,各自表述

黃埔學長讓大鵬變小雞?!
揮別統戰陰霾 從「去黃埔、建鳳山」做起


上週傳出有500名退役軍官將組團赴中,參加黃埔99周年紀念大會,為此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昨(13)日籲應迷途知返,勿因貪圖蠅頭小利,落入中共統戰圈套,造成國人對國軍及榮民的不諒解。

然而,台灣基進在上周的同一時刻也表達,就因國軍與國防部頑固死守「黃埔」二字不放,無視於解放軍自始都在利用「黃埔」對國軍統戰,才造成如今馮世寬只能對著學長們低聲懇求,難以做人。台灣基進認為,要杜絕情感統戰,唯有「去黃埔、建鳳山」,建立國軍的 台灣認同 才能一勞永逸。


☝黃埔建軍史就是國共建軍史
馮世寬昨日表示,黃埔建校以來,一直是以保衞中華民國及反共為歷史任務;二則黃埔軍校於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在高雄鳳山復校,黃埔的正統一直是在中華民國。

然而,若爬梳黃埔建軍的歷史事實,是當年「蘇聯」政府的資金支持,以及孫文「聯俄容共」的背景下所創立的,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物周恩來,甚至是「由 蔣介石 任命為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

因此,在建校初期,黃埔軍校內即有國共兩系人馬,黃埔歷史與國軍、解放軍建軍史密不可分,根本就是「兄弟」,也難怪解放軍與中國統戰部門要高喊「兩岸黃埔一家親」,部分國軍親中退伍將領更是同聲附和。

這段歷史,由於涉及共產黨在黃埔的角色,遭共產黨重創的國軍,在之後的軍校教育中避而不談,只談簡化過後的「黃埔精神」、「建軍思想」。

但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念軍校,還是一般義務役,當兵入伍的第一天,部隊裡面要求的、教育的,就是要軍人「放棄批判性思考」,只追求「服從、榮譽」。在這樣的前提下,軍校與部隊要求軍人盲目服從共產黨大談兄弟情誼的「黃埔精神」,只會造成國軍認同錯亂,「不知為何而戰」。

☝「黃埔正統」與中國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皆統戰笑柄

再者,馮世寬認為「黃埔軍校的正統一直是在中華民國」,抓著完全不合時宜的精神不放,跟解放軍爭黃埔正統,宛如「一個黃埔,各自表述」,跟著中國國民黨在「一中框架下打轉」,無論是「一個黃埔」還是「一個中國」,最後都只會落入「一家親」的標籤,成為中國統戰的笑柄。


黃埔精神自毛澤東時代即是統戰分化工具
馮世寬又說,黃埔先進赴陸參加陸方舉辦的紀念大會,實有違黃埔的傳統與建校精神,退輔會更表示「對於發起者的身分、動機及目的深感不解」。如此回應,才讓台灣基進困惑。

國防部與國軍政戰系統應該深知問題所在,若研究中國利用「黃埔」對國軍統戰的脈絡,其實早在毛澤東組織軍隊,培植中國共黨勢力時,共產黨就不斷運用黃埔,吸收與分化國民黨軍。

毛澤東就曾在延安成立「黃埔同學會延安分會」為窗口,吸收大後方或淪陷區的黃埔校友,參加共軍替其效力。

中國改革開放後,鄧小平為實現「第三次 國共合作」,更於1984年成立「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由黃埔第1期畢業的徐向前擔任會長。只是當年在蔣經國「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下,無法吸收台灣校友前往北京與會。

如今,中國的「黃埔校友會」早已在其官方網站上,大方宣傳「兩岸黃埔一家親」,高調要求黃埔校友會應戮力執行對台統戰的工作與任務。然而,長期掌握情資並且應有能力因應中國統戰的國防部、政戰局、退輔會、軍情局、調查局,這些應對部門怎麼可能會不知道「中國的黃埔校友會」的動機及目的,而且還「深感不解」?


☝認同台灣建立鳳山精神方能揮別統戰陰霾
國軍在台灣駐守已有70年以上的歷史,國防部與國軍生在台灣,長在台灣,保護台灣共同體人民的生命安全與主權,就應當「認同台灣」,並且「為台灣而戰」。而不是認同中國,自比偏安政權,並且幻想著「總有一天反攻大陸、回歸中國」。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偏安政權,沒有一個「反攻」成功。

如今,令馮世寬如此低聲下氣,對學長客氣,且尷尬地呼籲的最關鍵因素,就在於這些退休軍官對「黃埔」的認同。中國與解放軍深知「黃埔」的重要性,利用黃埔的情感連結,突破退伍軍人的心防,明目張膽邀請500位黃埔校友到中國紀念黃埔。

黃埔「舊址在中國」,退伍軍人從軍校入伍以來,就被深入腦髓地要求遵從黃埔精神,腦子裡都是「我是黃埔軍人」,馮世寬不能怪這些學長盲目地要回去「尋根」,因為這是被植入大腦,根深蒂固的認同。因為只要「一日黃埔、終身黃埔」,黃埔精神還在,解放軍永遠有機會統戰國軍。

唯有台灣的國軍教育與精神「去除黃埔」,讓國軍與軍官建立台灣在地認同,才能免除中國共產黨與解放軍用「黃埔」統戰國軍。不管是陸軍的 鳳山、空軍的 岡山、海軍的 左營,才是國軍應信仰的在地精神。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