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台灣基進

寧靜革命關口的台灣

​「民主先生」李登輝已經離開我們三年了,他在總統任內所推動的台灣國家正常化與民主化,奠定今天台灣的政治格局。世人常以「寧靜革命」來紀念他的成就,然而,「寧靜革命」不僅僅只是沒有流血衝突、革命顛覆或軍事政變的民主和平轉型,在李前總統逝世三年紀念的今天,我們必須重新回顧李登輝為台灣擘畫的「寧靜革命」民主大戰略。

在90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以及美國拉攏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背景下,李登輝頂住了台灣內部「和中促統」的壓力,先是以「一個中國」爭議拖延辜汪會談,再以「戒急用忍」阻擋中國的經濟磁吸,超前佈署台灣的對中「經濟脫勾」,最後以「特殊兩國論」引領台灣「兩岸互不隸屬」的主流民意。

■李登輝的寧靜革命是抗中,只有抗中,民主轉型的成果才能維持。

在90年代初台灣的修憲工程中,李登輝一手主導「總統直選」,以及向準總統制轉型。李登輝沒有向黨內的內閣制與「委任直選」路線妥協,他深知在黨國勢力依然盤根錯節,中國「以商圍政」陣勢已成的嚴峻政治格局中,內閣制與委任直選將讓親中勢力長期多數。台灣的出路是透過總統直選讓本土政黨完全掌握行政權,瓦解黨國的霸權結構。

李登輝的寧靜革命是本土派的多數,只有本土派多數,親中的政治買辦才不會民主政治的定期改選中尾大不掉。

在90年代的政黨競爭中,李登輝一方面引入國民黨內的本土派勢力制衡黨國權貴,另一方面用總統的高度,以促進民主改革的名義,將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納入改造國家體制的政治議程中。黨國權貴當時質疑李登輝「給民進黨奶水喝」的作法,但李登輝明白台灣的未來何在,只有雙本土政黨競爭的政治格局,才能逐步擠壓親中勢力的政治版圖。

李登輝的寧靜革命是第二個本土政黨,只有催生雙本土政黨的政治競爭,台灣的民主政治才能正常化,最終得到鞏固。

90年代初有一個「小市民清新」自我標榜的「第三勢力」,他們主張多黨分享權力的「協商民主」,主張「打破金權政治」,這個像極了時代力量的政黨就是當年的新黨。李登輝一生都對新黨不假辭色,也從不被他們那套「非藍非綠」話術迷惑,台灣的政治只有本土抗中與非本土親中,任何想靠非藍非綠小清新賺取政治紅利的第三勢力,最後都只會是中國干擾民主的利器。今天黃色的時代力量,其論述與戰略正是當年黃色的新黨。

■李登輝的寧靜革命至今還是台灣人民的投票指南:一票不投非本土黨。

台灣透過寧靜革命所取得的民主進程正來到關口,險峻程度堪比當年,台灣基進仍一步步實踐李登輝的「寧靜革命」民主大戰略。2012年李登輝在站台時喊話「台灣交給你們了」,台灣基進相信,堅定抗中、打造本土的多數與催生雙本土政黨,正是我們這個世代,從李登輝手上接手的使命。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