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是基進
文/台灣基進黨主席 王興煥(格瓦推)
今天(5/13)參加台獨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舉辦的座談會《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我的報告重點有三:
1⃣台灣民主的危機──定期改選定期亡國感
定期改選的民主機制反而成為極權中國併吞台灣的破口,本質性的原因是中華民國體制與國民黨作為中國民族主義政黨。
顯性的亡國焦慮,在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與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使本土政黨在2016年與2020年大勝。
目前最大的危機,是2022年地方選舉大敗後,台灣社會已經對「亡國感」疲乏,將政黨輪替視為無涉國族存續的民主政治應有常態。
2⃣2024大選主軸的設定
在中國武力威脅實質提升與國際抗中連線實質擴大的大環境,不論國民黨主動,或民進黨迴避,2024年的大選主軸,勢必是面對中國侵略如何抉擇的問題。
國民黨必然會以「戰爭與和平」定調大選;民進黨不能迴避台海問題,必須將問題定調為「反侵略與要投降」。
而兩黨受限於社會既定印象:
📌國民黨可避免戰爭,但賣台。
📌民進黨維護主權,但台獨引戰。
這就提供了民眾黨柯文哲民粹投機的空間。因為柯文哲不像兩大黨有長久的政黨形象,所以他完全可以提供一個謊言作為台灣社會迴避抉擇的曖昧空間 — 和平而不賣台的可能。
三腳督的局不見得有利賴清德。2004年、2016年、2020年的勝利,都是以「台灣 vs. 中國」作為大選的抉擇,沒有模糊空間。柯文哲所操作的曖昧謊言,反而提供了一部分公民迴避「要當台灣人還是中國人」的政治空間。
所以,賴清德與民進黨,不應逆大勢而為,而應充分利用執政優勢,使大選的第一議題只能是「備戰止戰 vs. 投降和談」,讓柯文哲沒有投機的空間,讓台灣公民沒有僥倖的心理。
3⃣以本土雙引擎釜底抽薪民主悲劇
即使2024年保住本土政體,但是亡國感的危機遲早會疲乏,「換黨做做看」遲早會淹沒「台灣 vs. 中國」的抉擇。
既不能無限延遲民主制度必然會發生的政黨輪替,又不能允許親中政黨執政造成台灣的國族危機,唯一的解方,就是只能讓政黨競爭(不論是執政與監督或政黨輪替)發生在本土政黨之間。
李登輝前總統有這種格局,所以他一邊致力於國民黨的本土化,一邊扶持民進黨成長,期待台灣的民主政治是雙本土政黨的結構。
但是不要說國民黨的本土化是不可能的任務,對台灣基進而言,即使是本土化的國民黨,也沒有存在政治舞台的資格,就如德國納粹。
所以,雙本土政黨的願景,只能著眼於民進黨之外的本土政黨的成軍與壯大。這不是選民對政黨的好惡問題,而是台灣未來要從民主轉型走向民主鞏固,要使民主機制與共同體存續得以兩全,要徹底解決定期改選定期亡國感的民主悲劇,所必須有的遠見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