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台灣基進

本土語言+英語:打造「雙語」新國家!

昨日(23)蔡英文總統和賴清德副總統出席國發會《2030雙語國家》的政策諮詢會議,顯示出蔡總統對此的重視和決心,將語言政策拉高到國家戰略的層級。

本土語言急須環境建置和資源挹注

語言政策確實攸關國家定位,也一直是台灣基進長期關心的議題。在我們追求主權自主化的道路上,#勢必要面對黨國殖民對台灣語言文化的破壞;黨國將台灣人「中國化」的工程,就如同今日中國在新疆、圖博所進行的文化清洗,以教育之名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華語作為威權遺緒,至今仍持續在學校、媒體和公家單位裡被視為理所當然,缺乏轉型正義。

也因此,我們希望提醒蔡英文總統,英語固然重要,#但語言的轉型正義和復振越晚開始只會越困難。目前許多民間團體紛紛開始推動語言復振,但仍缺乏足夠的基礎建設,例如堅持用台文白話字申請立案的團體「 做伙來講台語、sńg kah 烏 mà-mà 好無?」,因電腦不支援字體而無法開戶,經陳柏惟委員與相關單位協調才克服缺字問題。除了本土語言納入必修之外,與各個復振團體配合是更急迫和更實質的幫助。

➜「母語開戶、基進做到 ah!」https://reurl.cc/14amrG

我們能理解執政黨希望台灣走向國際的目標,但現在正是《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的復振關鍵時刻,我們應該要更整體的考量語言政策,一關一關來達成。

推動英語教育需注意城鄉差距

過去在黨國國語政策下,本土語言從寶貴資源變成有待解決的問題,加強了都會和非都會區的不平等;如今我們也注意到,許多六都政府已經在推動雙語教育,#如台北市已經有13所雙語教育實驗學校。當政府提升英語的重要性,要求文書逐步英語化時,應該要謹慎思考是否會造成城鄉之間不平等的擴大。

2017年屏東縣政府發出了第一份以魯凱語書寫的文書,2019年第一所全阿美語的幼兒園在花蓮玉里立案成立,都告訴我們問題並不只是資源落差,#而是政策能決定什麼語言成為資源。除了以資訊科技彌補非都會區英語環境的缺乏,#我們也應該透過改變語言之間的地位來緩減城鄉差距

華語體制才是國際化的根本阻礙

2018年在立院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時,中國國民黨立委種種反對理由之一,是認為「#不如把力氣花去學英語」。可以預見,未來這些黨國遺緒會繼續將本土語言和英語對立起來,製造語言復振和英語教學的衝突。

高度全球化下的英語擴張,看似與本土語言有競爭關係,然而本土語言和英語教育的真正阻礙,其實是台灣教育體制內多餘的華語文教育,當本土語言在生存線上掙扎時,我們卻還在教導學生以中國為中心的文言文和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國語政策讓華語成為在台灣討生活、安身立命必須具備的唯一語言,這才是使得台灣人害怕語言隔閡的根源。

逐步取消華語文霸權,以本土語言加上英語,#才會是台灣人民需要的#雙語新國家」。

原文:台灣基進 Facebook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