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30)日上午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暌違五年正式復談!除了打造綠色經濟和強化供應鏈韌性這兩項大家熟悉的目標外,簡化醫療用品進口程序也是議程之一,有望加快台灣抗疫的腳步,我們也共同希望TIFA復談能成未來談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的基礎。
在6月初對TIFA復談的分析中,我們提到去年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 Lighthizer)其實並不太願意和台灣談BTA,最大因素就是擔心影響到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執行。因此近期TIFA復談並不只是台美友好的自然結果,而是美國對台貿易政策的一個轉向。
➔看基進當時分析 https://reurl.cc/KAdYgg
從台灣關係法立法以來,美國雖然在安全政策上保護台灣,外交上為了安撫中國而限制了台美關係發展。這種安全和外交政策不同調的落差,在中國威脅陡升、美中競爭加劇以來逐漸貼近,以今年年初台美外交官交往限制的廢除為重要里程碑。關鍵就是將台美關係從美中關係裡分離,也可以說是台美關係正常化 。
而台美TIFA復談,若能進一步促成台美BTA,將反映出美國對台貿易政策與安全&外交政策更趨向一致,在這三個領域都告別美中關係優先於台美關係的時代。
也只有在美國率先將對台交往優先於和中國交往時,其他國家才能跟進,突破在外交上或經貿上中國設下的限制;台美BTA,因此具有開啟台灣與日本、英國、歐盟等經濟體談貿易協定的戰略意義。
台灣在與國際交往上所遭受到的阻礙,追朔源頭可回到1970年代,以美中聯合聲明和日中聯合聲明為核心,國際間對台灣地位建構出的非正式安排,台灣史學者若林正丈將其命名為「1972年體制」,所謂美國的一中政策也源自該時期。
雖然美國官員在外交辭令上持續表示會「維持一中政策」,但相較於50年前,台灣在外交經貿上的地位卻是越來越往正常化前進,已經大大改變一中政策的內涵。甚至,日本副防長中山泰秀本月28日在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談話時指出,今日他不再確定,1970年代日本和美國提出的「一中政策」是否是正確的決定。
今年4月,美日峰會睽違52年後再次提及台灣海峽和平的重要性,當時我們說,台灣或許正處在半世紀最重大的國際局勢變革中;而能夠讓台灣往更負責任的貿易體系前進、突破中國國際封鎖,讓台灣有機會與更多國家談經貿協議的台美BTA,更是這個重大變革下台灣好不容易獲得的機會。但在國民黨和民眾黨支持的反美豬公投下,這個歷史機運正處在危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