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台灣基進

世界母語日:語言復振的一項關鍵與兩點再思考

文/國際部 北屯楊欣怡|為下一代,做對的事 、台北黨部 A-Choân

行政院於2022年7月核定了為期五年的「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預計將跨部會投入300億預算,同時也核定文化部提出的〈國家語言發展報告〉。文化部的國家語言報告相當值得一讀,涵蓋許多語言復振應該注意到的面向。

比如,台灣基進在2021年提出的語言復振三箭中,包括從幼兒園開始建立母語課程、從高等教育培育師資,都有在文化部和行政院的計畫中提及。

2023年世界母語日,在這些既有政策之上,我們想提出語言復振的一項關鍵,以及兩點再思考:


📌關鍵:活躍的流利語者(fluent speaker)數量增大於減,而且互相靠近,語言才能復振

國際上有許多關於語言復振的模型,透過數學工具描述和預測語言轉化的過程。在各種模型中,語言能否復振的關鍵,都在於1)活躍的語言使用者的數量2)空間上能不能將流利語者聚集在一起。

為什麼流利語者很重要?幾乎每個人都能夠透過學習讓自己的語言能力更進步,但是當我們已經缺乏對母語完整的知識,我們的下一代自然不會成為母語的流利語者。只有流利語者,才能透過家庭,以及社會上的互動創造出更多流利語者。

例如,在2020年一篇紐西蘭學者的研究中發現,假設毛利語的流利語者增加的速率沒有提高,並且均勻分佈在整個紐西蘭社會中,長期而言毛利語只會走向滅絕,紐西蘭政府所設定的語言復振目標肯定無法達成。

因此該研究建議,在紐西蘭官方的雙元復振策略——分別是Maihi Māori ,為了毛利語社群的復振策略,和Maihi Karauna,全國層級的復振策略——之中,應該優先專注在幫助毛利語社群復振語言的計畫上。

紐西蘭學者的建議與台灣母語團體的需求不謀而和。2022年年底,文化部曾經與母語復振團體共同討論國家語言計畫,會議上有母語團體建議應設立語言純度分級標章,並且確保在文化部舉辦的活動中,應確保有一定比例的活動為純本土語言進行。

母語團體提出的比喻也十分有力:語言保育就像生態學上保育稀有動物一樣,「推廣」是希望大眾一起加入保育的行列,「保護」才是讓現有的瀕絕動物得到改善,推廣不應該排擠到保護的資源。

這反映出當前本土語言復振中的一項弔詭:雖然有資源辦各種活動,母語家庭卻依然要花費長時間通勤(母語團體自行進行的調查中指出,交通成本是母語家庭最大的困擾之一),只為了尋找一個純母語的聚會環境;明明資源增加了,投入大量熱情的母語家庭卻常常連基本的、找到一個純母語環境的需求都無法滿足。

因此我們建議:

1.支撐全母語家庭、創造純本土語言的場合,應該是各項計畫中最優先的事項。流利語者就像是火種,加熱還尚未燃燒的木頭或許能讓火燄燒得更順利,但只有火種才能真的讓火焰擴散。

2.積極辦理全母語學校,重視母語受教權與母語師資培育,讓母語流利者的社會互動延伸到各級學校與其他學習社群。

3.設定母語流利者之分齡化目標,借鏡紐西蘭針對15歲之青少年設定15萬母語流利使用者的案例,因應台灣母語流利使用者急需年輕化、學齡化的危機。 調查、長期追蹤流利語者的數量,才能設定真正有意義的KPI,確保長期而言語言走向復振的方向。

4.國家層級之母語委員會尚缺台語。母語委員會應執掌母語語料的資料搜集及推廣,並處理現代生活的新詞、外來語之母語轉譯。

📌再思考之一:華語一年幾千億,本土語言一年數十億,國家語言如何有平等的機會?

2021年教育部統計處的資料指出,公部門總共投入了6800多億的教育經費。可以想見,這其中大多數預算最後都轉化為由華語進行的「華語沈浸式教育」。

幾十億對抗幾千億是非常困難的任務,除非我們能將語言復振的資源和人更有效的聚集在一起。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該思考,這幾千億的教育經費,長期而言應該更平等的分配到本土語言上?

📌再思考之二:很多人說語言只是工具。那麼,我們還要持續每年投入數千億在跟最大敵國相同的工具上嗎?

耶魯大學歷史學者Timothy Snyder曾經指出,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早在冷戰時期,就認為獨立後的烏克蘭應該是一個政治上的國族,而非族裔的民族主義;事實上也有大量烏克蘭人受到蘇聯同化政策的影響,幾乎只會講俄羅斯語。

然而在烏俄戰爭爆發以後,許多烏克蘭人從此不再講俄語。比如底下這篇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訪問一位從小到大,多數時候都講俄語的居民:

「六周前的淩晨,火箭彈開始向烏克蘭東部城市哈爾科夫猛烈發射的那一刻,Lidiia Kalashnykova從睡夢中驚醒,並決定:從那時起,她只說烏克蘭語。『雖然聽起來奇怪,但那一瞬間,所有壓力都讓我拒絕俄羅斯語——完全拒絕』」。

「當莫斯科在2月24日發動對烏克蘭的入侵時,她說她 『在一瞬間意識到,她沒有權利使用烏克蘭語以外的任何語言』,而且『烏克蘭語實際上是我的武器』」

語言就算只是工具,也是一個人一生必須中必須花費無數時間習得的工具,更需要現代國家每年投入將近5%的GDP來維護。要相信一項每年花費全民幾千億投資的工具,剛好和地緣上最大敵國一樣,還不會對台灣有巨大影響,顯然並不合理。


228事件紀念日,台灣人傷痕ê日子又欲到–ah。76冬前,中國政府ná佮台灣人談判,ná對中國派兵來大屠殺。這馬踏入去228國家紀念館,受難者ê名字kap相片猶閣掛佇壁頂,1位1位攏是凡勢佮咱有關係ê親情朋友。咱無需要閣1場戰爭來提醒本土語言ê重要性,只要咱願意好好仔、kā咱ê過去看予詳細著好。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