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死亡人數是疫情以來最高的一日,很多民眾想必會很擔憂,團隊也請教了專業醫師群,把幾個簡單的重點,摘錄如下:
Q:治療藥物有哪些?足夠嗎?
A:
今天早上我們團隊也有全程看完指揮中心舉辦的案例研討會,從實戰經驗來看,美國NIH的臨床治療指引對本土案例的治療也都適用。也就是對需要供氧的個案儘早使用Remdesivir(瑞德西韋),而血氧持續下降時及早使用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皮質類固醇)和Tocilizumab(免疫調節劑),都相當有成效。
我們希望藥物必須備齊並直接下放所有專責醫院,權限由各院直接使用,在健保署已保證給付不減少狀況下,第一線不用擔心給付問題。
Q:為什麼死亡率高起來?
A:
死亡率持續上升,和本波感染高齡患者佔37%有不小關聯性。我和團隊在兩週前就強調守住長照安養機構重要性,但可惜目前已有60家長照機構出現感染,更有多家院內感染情況。對比高雄在疫情初期針對仁惠醫院(主要為RCW)採準確疫調和全院清空模式,至今有效避免高齡衰弱老人集體群聚,建議接下來除了疫苗,各地方政府要針對長照機構做嚴密的防疫與管控。
Q:面對高風險治療手段還可以怎樣精進?
A:
在確診時優先區分高風險群,以及對於所有隔離病患給予持續血氧監測,血氧只要下降立即轉診到適當院所積極治療(而非先嘗試給氧),才能降低呼吸衰竭與死亡風險。
Q:現階段最需要的措施是?
A:
本土資料發病到死亡在統計上來看約為8.3天,也就是這波高峰大概是5月底疫情第二波高峰所造成,這是進入三級警戒之後造成的感染,現在最緊急需要的是確實執行NPI、疫調與精準圍堵。
什麼是NPI?
➜ 就是所謂的非藥物介入措施,比如:戴口罩、人群分流、維持社交距離、限制群聚人數、消毒洗手等等(但不限於這些手段)。
當NPI手段在社會中能有90%以上的執行率,可快速讓疫情降溫,這是現階段最快可以拯救人命的方式!
同時,配合疫調來進行篩檢和匡列隔離,可以改善資源配置,更精準且及時圍堵疫情的擴散。雖然這是地方政府職責,但如果雙北疫調和通知不能即時,一定要向中央和外縣市求援!台灣無分彼此、救援雙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