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進人觀點
上週台大學生會長在個人致詞中放入台語文的事,媒體邀到煞有其事的學者來批評,當時還放在文教版的首頁。而這段掛名「學者」的意見,其實根本是國民黨人偽裝的發言:
「台大教授(中國國民黨前大陸部主任) 左正東 評析,語言是溝通工具,學生會作為校內組織,文字使用應盡量讓新生都能讀懂;也有學者(中國國民黨前中央委員) 鈕則勳 指出,若強調多元,應嘗試讓各族群文字並陳,刻意忽視某個特定語言,反而為德不卒。」
我們想問,如果語言是溝通工具,戰前的日本人和戰後的國民黨幹嘛都要禁止台語文?如果語言都是溝通工具,那國民黨人來台灣應該都用當時島上的通用語啊。使用被政治力強行植入台灣的華語,怎麼可能「沒有意識型態」?
台灣基進一向強調,使用本土語言的重點不在於多元,在於正義。復振、使用我們自己過去被打壓的語言,本身就是一件正義的事。更何況,如果為了表面上的多元和包容放棄單一本土語言的空間,最終只是讓語言復振無法進行,而導致最不多元的結果。
報導還引述一位匿名的台大教授,說「台灣將華語視作官方語言,日據時期時不少台灣知識份子便嘗試學習華語普通話,代表並非台灣人不能接受,而是後續國民政府推行手段不佳、引人反感。又普通話是華人共同使用語言、不屬特定族群,當作官方語言確實較理想。」
請問,日本時代更多台灣知識份子學習日語,因為留學而學習英、法等歐洲語言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廖文奎的博士論文用英語寫成,而他1946年以拉丁文為篇名著作的法文論文〈福爾摩沙何去何從〉(Quo Vadis Formosa?),難道也能證明台灣人接受英語、法語作為官方語言嗎?
此外,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192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博士論文,他博論中倡議的「台灣人學校」是用台灣話教育,華語根本不在選項裡。
更別提,本土執政下的《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如果華語不屬於特定族群,是說華語根本就不是國家語言嗎?
歷史上有些生活在不同語言交界區的人們,長期都同時具備兩種以上的語言能力,因此難以用單一文化背景去定位他們,但華語顯然不是這樣的情境,單純就是個被國家機器大力推廣過的語言而已。
總之,這些學者說了那麼多冠冕堂皇的話,還「為德不卒」,其實就只是對歷史無知,很沒格調的想幫國民黨帶來的華語護航而已。
台灣基進的行伍中,有許多台語文運動者,我們明白:書寫台語、在生活中以台語生活、培養下一代,是一件很基本但也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台語如果要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流利的使用者,堅持用「全台語」生活是必要的事情,因此,當然也必須有全台語的學校。
只有當一所學校的課本、教具、建築物上的標示……眼前所看見的一切都是本土語言的時候,那個本土語言才有復興的希望,這是我們有志研究眾多國外語言復振案例後得到的結論。
我們或許還沒有可以盡全力為台語文、本土語言全力付出的時間和資源,但我們由衷希望,台灣基進有朝一日能作為所有本土語言運動者政治上的靠山,撐出一個讓本土語言家庭、本土語言學校可以好好發展的空間。
所以我們認為:像將台語文這種放在手冊中個人致詞這種事情,必須被重視和大力支持,不能讓中國國民黨得逞,用媒體抹黑的方式,或者無視其勢力和支持者,在我們每一篇相關的貼文留言、對本土語言訕笑,扼殺好不容易萌芽的本土語言空間。
#語言正義
#轉型正義
#台語文
#Tâigí
#本土語言
#國家語言
#咱的母語基進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