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宗霖Lí Chong-lîm

台灣的交通問題最近在國際媒體上常被點名,從年初CNN用「行人地獄」來形容台灣對行人不友善,昨天日本的每日新聞也以「步行者地獄」為題,報導台灣的交通現況。

根據2022年的資料,台灣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是3085人,日本則是2610人。目前日本約有1.25億人,在人口接近台灣6倍的狀況下,竟然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還比台灣少,恐怕我們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為了擺脫「行人地獄」惡名,中央從5月開始進行路口安全大執法,但是剛說要執法,又發生了台南3歲孩童在行人穿越道車禍死亡的憾事。而執法至今也開出了1.1億的罰單,以我自己上路的感受上,確實在路口願意停讓行人的車子變多了,但是也凸顯出過去台灣在交通管理3E中的「教育」、「執法」不力。

我們沒有在日常教學、考照過程中建立足夠的教育,導致民眾沒有良好的駕駛習慣,而可能勤務繁重等原因,過往對於路口安全的執法也相對不足,導致一執法就開出一堆罰單。

執法或許重要,但也是最後的手段,我認為前期的「教育」以及法律層面的訂定,才能夠從根本解決問題。日本從小就將交通安全列為重點教育的項目,並且鼓勵學童不依賴交通工具自行上下學。在學校,除了交通宣導的圖片、影片,更會請特技演員到現場,真實還原車禍狀況,以親身目睹的方式讓孩童留下深刻印象。韓國則是在學校周邊等兒童保護區域,需要有通行號誌、監視器等安全措施,肇事者的相關罰責也會加強,以此來保護兒童的行走安全。

我相信不論是地方或是中央政府,都有感受到交通改革的急迫性,然而許多「工程」面的設計還是會受制於預算、地方民意等不同的因素導致推展進度緩慢,甚至一些比較進步、新穎的道路設計被改回原樣。我建議先從學區、交通節點(車站、轉運站)以及商圈開始盤點,逐步建立友善行人空間、徒步區等,或許改變很難,但如果我們一點一滴推進,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安心自在地行走在路上,不用再時時刻刻警覺,擔心下一秒可能會有突如其來的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