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311東北大地震暨核災十一週年。超過十年的時間過去,日本政府的友台政策、中美對抗的世界趨勢、還有福島五縣的食品在二月初正式解禁,台日間的盟誼更加穩固。
311也讓台灣更加謹慎的思考未來的能源政策,進而,我們走向了封存核四、全力發展綠電、不再擴增火力發電機組的能源轉型之路。
作為能源高度仰賴進口、產業仰賴國際大廠訂單的出口導向島國,又深受中國惡鄰的武力侵略進逼,適用於台灣的能源「永續」,必須同步思考世界趨勢與應對未來新型態戰爭的靈活性。
在這個警示的日子,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台灣當前能源轉型的觀察與建議:
(一)、基礎電網脆弱
3月3日全台大停電,凸顯了台灣南電北送、聯動電網的脆弱基礎建設體質,不只是經濟層面的危機,讓國際投資卻步,更可能成為戰爭時期的打擊弱點。打造區域性電網並加固輸電設備刻不容緩。
昨(10)日公布的興達電廠303大停電事故前操作影片,讓人驚訝台電人為疏失的頻率是否已是國安危機等級?!台電內部螺斯鬆動是一回事,這樣頻發的事故,形同「第五縱隊」滲透的溫床,也必須被嚴重的檢視與思考,國安單位應具有敏感度積極主動介入調查。
(二)、重啟核能無助台灣國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劇能源波盪,可以預見接下來各方一定會有重啟核電的聲浪。馬斯克 (Elon Musk) 也站出來呼籲廢核的歐洲各國以國安考量重啟核電廠。
與歐洲不同,台灣面臨的侵略威脅是立即性且高風險的,狹小的國土與腹地也與歐洲大相逕庭。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以來已多次攻擊核設施引發外界關切,借道車諾比、佔領歐洲最大核電廠、朝尼古拉耶夫核電廠挺進,今天烏克蘭政府控訴俄軍又轟炸一座東北部哈爾科夫的核研究設施,並指責莫斯科當局導致「核恐怖主義」(Nuclear Terrorism)。
核電作為侵略者心戰的首要目標,可謂暨是能源的活靶,又是散布恐懼的提款機;以台灣的戰略縱深,核電站又大多處在人口密集區外圍與解放軍兩棲作戰的熱點,若解放軍比照烏克蘭戰場俄軍模式,快速空降佔領廠區,威脅不堪設想。更不提台灣的國土大小與技術是否有能力處理核廢料。
(三)、慎重選擇靈活的能源供應方式
中南部嚴峻的空氣污染、2050碳中和大限、國際大廠相機要求供應鏈提以綠能生產,能源政策應是經濟、環境、國安三位一體平衡思考。
目前天然氣作為過渡能源的策略有其優勢,但進口能源的保存有一定的國安風險也是事實,朝向本土綠能、再生能源轉型是我們的終極彼岸。
我們不認同以任何一項能源為主要發電方式,核電作為台灣的解方更是徒增國安風險。保持能源政策的靈活性,並符合國際趨勢、環境保護與國安思考,不將任何一種能源當作唯一出路,才是台灣社會應有的能源政策討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