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植物檢疫司於10日晚間發文,以「去年以來,多次從台灣輸入的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還檢出土霉素超標」為由,自6月13日開始,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中國。為此,台灣基進聲明痛斥,中國屢屢尋找不合理理由貿然禁止台灣農產品進口,養套殺的老哽玩不膩,下次是什麼?建議中國好膽禁止晶片。
台灣的石斑魚養殖業,長期仰賴中國市場,據漁業署資料,2021年1月至11月,出口中國大陸活石斑魚6021公噸,占比高達九成。然而漁業署資料也指出,去年(2021)辦理未上市水產品抽驗共 2,230 件,其中石斑魚抽驗孔雀綠等 89 項次動物用藥共 299 件,結果 均合格。在今年初有關中國可能封殺台灣石斑魚的報導中,受訪的台灣養殖業者也提過,孔雀綠因曾傳出致癌風險,台灣漁民早就不用。台灣根本 買不到的禁藥,又怎麼會被中國驗出呢?
很顯然,檢驗不合格 只是藉口,中國本次的石斑魚禁令,又是一次鳳梨、釋迦事件的翻版。
中國利用經濟手段進行政治打壓,已經是近年慣常使用的手法,從台灣的釋迦、鳳梨、澳洲的紅酒、煤炭,都是以商逼政的工具。此外中國慣常對外資、產業進行養、套、殺手段,奪取技術、甚至投資的資金、軟硬體,最後整盤端走。
我們可以預測這次的石斑魚禁令事件,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中國以商逼政的犧牲者。接下來或許會有熱情民眾用新台幣下架,支持被中國打壓的產業,但根本上來說,我們仍應更加重視中國所有的惠台、友台政策手段,都只是包裹糖衣的毒藥。遠離中國,減少對中依賴,健全產業體質,面向世界市場,才是根本之道。
除此之外,我們也大膽預測,本次中國石斑魚禁令事件發生之後,想必又會有一批熱衷協助中國大外宣的親中人士,跳出來發表高見,或將問題歸咎台灣政府與民眾。在此也呼籲大家睜大眼睛,好好檢視是哪些人又在 附和中國,做中國的打手幫兇。
中國接連的惡意禁運,衝擊最大的,就是在地的農漁民。對此,台灣基進台南市安南區市議員參選人王明彥指出,這次事件,再度提醒大家警示「中國對台經濟影響力作戰常見手法」中,俗稱的「養、套、殺」圈養策略。不論是過去過度依賴中國觀光客的觀光產業,到近年的農漁產品,都是顯著案例。但中國對台養套殺的手法中,更需注意的是在台協力者例如:在中國的台商、台灣本地商人,甚至是具有買辦角色的政治人物。
王明彥—文化台江 ‧ 永續安南重批,以台南為例,謝龍介與其所屬的國民黨團,就在近年連番牽線連番操作,讓中國通路與台灣農漁民對接,看似嘉惠農漁民,但實質上卻是將台灣的經濟鎖入中國,完美助攻「中國對台的經濟影響力作戰」。王明彥呼籲,應該更加積極協助農漁民找訂單、找新市場,輔導過度依賴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降低「依賴型」經濟的影響,才是正道。
台灣基進台南市大北門區市議員參選人黃建昌 大北門衝衝衝表示,大北門區,就曾發生過「學甲虱目魚契作」,被以「口味不合」等理由被惡意解約,導致農民承受莫大損失。顯然意圖操作影響台灣政局。黃建昌也建議,由於台南特別是大北門區,有許多養殖石斑魚的農民,除了提醒大家對於中國必須提高警覺,也呼籲台南市政府主動出擊,說明本次事件造成影響及配套,並針對針對「台南市農漁產對中國之依存度」進行調查並向市民報告,設立相關預警制度。
台灣基進台南市永康區市議員參選人吳依潔 Ngôo I-kiat指出,我們再次看見中國透過「養、套、殺」的方式綁架、威脅台灣產業;以「台灣石斑魚食安檢定不合格之名」行「經濟統戰之實」的老招,想要制裁台灣。然而,石斑魚的問題反應的不只是一項單品魚類無法再次從銷售到中國獲利,背後更顯現台灣不應再將農漁產品單仰在中國一個市場,而是應該在危機中進行產業轉型,以及對民眾進行國產魚食用與購買的教育、政府搭配產業提供消費者石斑魚家庭料理方式;如此提升產業價值與國產魚內銷比例。
台灣基進高雄市大岡山區市議員參選人劉航遠則表示,中國以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台灣買不到的禁藥為由,根本令人無法理解。從去年的釋迦與蓮霧事件,中國多次不符合國際慣例,片面禁止台灣農產品輸入。然而,輸入檢疫是科學問題,中國身為國際的一份子,應要遵守國際規範。他指出,台灣老實努力的農漁民兩年來屢次被中國針對,相信每一個心向台灣的朋友都不能接受,台灣絕對要走出我們自己的經濟模式,不能再繼續讓中國踐踏我們的努力與尊嚴。
台灣基進高雄市鳳山區市議員參選人 鳳山李雨蓁評論,中國這種言而無信,利用完後就各種找藉口將台灣甩開的「養套殺」作風,就好像感情關係中的「渣男」一樣!呼籲還是遠離中國保障身心健康平安。他也進一步指出,中國怕的不是他們口中捏造的禁藥,而是台灣人正共同努力研發,更國際、更自主,名為「Made in Taiwan」的解藥。
台灣基進林園大寮市議員參選人林園·大寮 楊佩樺 批評,中國這種手法就只是以檢驗不合格之名,行政治手段之實!過去台灣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中國更以經濟作為牽制台灣政治及主權的把柄。事實證明台灣必須避免中國市場,走向國際才是對台灣長久經濟發展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