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總統提名人柯文哲對服貿的態度反覆,說法一變再變,近日的說法則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先訂好,先做貨貿,再做服貿。」

台灣基進認為,無論貨貿服貿,對台灣帶來的傷害都比利益來的高,次序不是重點,存在即是問題。

貨貿的影響力不比服貿低,其複雜度甚至超越服貿。台灣跟中國有著相近的飲食風土,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有大部份重疊。貨貿一但通過,中國可以用低生產成本的農產品及加工品投入台灣市場,衝擊的將是台灣農民的生計。

柯文哲打算犧牲台灣農民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嗎?

柯文哲反覆的說詞,在在顯示了他其實不懂服貿、貨貿,甚至不懂ECFA,這些東西都只是柯文哲選舉的談資、政治的口水工具。

應該謹慎面對、審慎評估的政策,被柯文哲拿來當作政治操作的工具,真的是台灣的悲劇。

世界局勢大幅翻轉,並無任何重啟談判的必要性。以美歐為首的民主陣營,紛紛意識到應和對內日益集權、對外勢力日益擴張的中國保持適當距離,以避免被中國「經濟脅迫」,即使經濟和商業關係難以脫鉤,最起碼也必須積極「去風險化」。

中國境內高幹紛紛想方設法「潤」出國,「潤學」成為中國青年除了「內卷」、「躺平」以外的第三大顯學。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柯文哲一心一意地想推台灣往中國靠攏,合理推論,兩岸貿易協議就是柯文哲給「中國那方面」的投名狀。

在ECFA架構底下,無論服貿還是貨貿,根本就沒有談的必要。ECFA的本質是「以民逼官、以商圍政、以通促統」的經濟統戰,會造成本土企業出走、勞動薪資下降、產業面臨中國低廉商品或服務傾銷競爭而全面「去台化」的糖衣毒藥。

基於經濟安全,終止ECFA,降低對中國的經貿依賴,才是唯一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