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委員會,基進不缺席
                    修憲委員會,基進不缺席,我們深知,身為台派在野黨的責任,是不斷叩問現有體制之問題,並集眾人之力逐步往目標逼近,這是我們該扮演的角色,也是基進成立的初衷,台灣基進準備好了。                
                
            追思台灣恩人安倍晉三 基進南北串聯齊悼念
                    台灣基進全體夥伴為了回報安倍先生「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恩情,9日起也在台灣展開南北串聯,向安倍先生致敬。我們發願「安倍的事,就是基進的事」,誓言承續安倍先生堅持街頭宣講、守護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對抗中國極權擴張的意志。                
                
            後疫情時代:回應青年勞動者的心聲
                    五一勞動節,全台灣的勞工朋友們辛苦了!兩年多來,武漢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了社會勞動型態。許多「非典型勞工」出現,諸如遠端科技、自由工作者、短期約聘人力、外送員等,尤其蓬勃發展的外送員行業,全台從業人數已超過十萬,而這些疫情下的新型態勞動者又以青年為大宗。
疫情也讓就業市場存在不穩定因素。我們看到許多年輕人因疫情的震盪,可能選擇進入學院、選擇過渡性工作、轉職、暫緩生育或創業。走出疫情下的就業徬徨,是回應青年勞動者心聲的當務之急。                
                
            【戰爭來臨時,每個人都有她的角色|佩樺|台灣基進2024】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陸海空全面入侵烏克蘭,打著「烏克蘭是大俄羅斯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拯救烏克蘭境內境內受迫害的親俄人士」等口號,以及「不是我要打你,是你烏克蘭討打」的神邏輯,展開了這場長達22個月且還在繼續持續的侵略戰爭。                
                
            「喜新厭舊」時刻來臨?
                    在棒球場上,想要贏得比賽的球隊,光靠堅強的投手與守備陣容(本土執政)是不夠的,也必須擁有具備得分能力的打擊群(本土在野監督),兩者相互搭配,才能讓球隊在奪得勝利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順利。                
                
            台灣基進是台灣的側翼 從主體性回應翁達瑞《泛綠小黨發展困境》
                    台灣的政治不應被任何政黨壟斷,台灣的主體性不是任何政黨情感的投射(最熟悉的反面案例就是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的 黨國不分);政黨存在的目的,在於維護台灣的「主體自在」,發展台灣的「主體自為」。政治的終極關懷在於政治共同體的發展,而政黨是通往目標的過程;我們在乎的是台灣的未來,不是政黨的興衰。
借用索羅門王的案例,以台灣為本位的真母親,就不會陷泥在民進黨本位的思考,而能正面看待本土多元政黨的共存、合作與競爭。
我們執著的是台灣,不是民進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