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9 反送中三週年-後國安法時代香港何去何從?(記者會)
顧三年來情勢丕變,台灣基進認為,台灣挺港,應基於民族自決、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或因面對同個帝國壓迫的同仇敵慨,但不應基於「華人社會共爭民主」的中國認同;此外,台灣應不斷地抵抗中國滲透,從地方、從中央監工政府施政,為政府堵漏。台灣基進亦呼籲分階段停止適用《港澳條例》,避免中國「借殼上市」,讓台灣承受無法承擔的國安風險。
在投票所給人壓力的沒事,呼籲大家合法監票的要罰錢?
這些年,我們堅持說真話、對抗強權只為守護台灣,留給下一代更好的政治環境,同樣的,在呼籲監票的過程中,一心只為守護選民的投票自由,追求更完善的民主制度,我將依照程序捍衛我的初心,我相信,公平正義將會還給為台灣民主自由盡心盡力、勇於挑戰制度不公的年輕從政者一個清白。
願陽光灑落在每一個不願被揭曉的陰影中,日後再不會有人需要為了挑戰體制缺失而害怕。
市府公務員沉淪網軍 柯文哲難辭其咎
柯文哲,這位曾於2014年就職典禮大談「公務員不必服務政治」的市長,今日義正嚴詞看似捍衛公務員尊嚴的行為,是否真心?不妨回顧2019年吳音寧任職北農總經理時的台北市政府,滿口「治理」的柯文哲,如何以「人治」動用市府公務員為他演出一場下流又沒衛生的宮鬥戲。
向威權時期選擇不服從的人致敬 — 追思彭明敏教授
對彭明敏教授最深刻的追思,就是一代接一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誠意,凝聚「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國族共識,堅持「中華民國大政奉還台灣共同體」,促成台灣獨立建國的實現。
生命是向死而存有。彭明敏教授善盡了他的時代責任,「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習」,請彭教授在天上看照著,台灣新共和的開創,一定會在我們這一代完成。
反對校務會議增加學生代表?
作為以學生為大多數成員的學校,竟反對增加學生比例,甚至表示:因為擔憂學生參與度高且行動力強,會對校務會議產生關鍵影響。這樣的表述再一次顯示校務會議上,學生代表無實質該有的權利!學生自治的核心應該是將校園作為教育溫床,鼓勵學生關心公共事務、透過公民討論以及對話,培育出學生對於行政事務的參與,而不是透過壓迫學生代表名額,讓學生無法發聲或是間接形塑禁言、公民參與冷感的校園。
世界讀書日 跟基進一起讀起來!!
世界閱讀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推廣全人類關注於閱讀、出版及智慧權益的發展,於1995年宣布將 4月23日 訂為「世界書香及版權日」。
後疫情時代:回應青年勞動者的心聲
五一勞動節,全台灣的勞工朋友們辛苦了!兩年多來,武漢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了社會勞動型態。許多「非典型勞工」出現,諸如遠端科技、自由工作者、短期約聘人力、外送員等,尤其蓬勃發展的外送員行業,全台從業人數已超過十萬,而這些疫情下的新型態勞動者又以青年為大宗。
疫情也讓就業市場存在不穩定因素。我們看到許多年輕人因疫情的震盪,可能選擇進入學院、選擇過渡性工作、轉職、暫緩生育或創業。走出疫情下的就業徬徨,是回應青年勞動者心聲的當務之急。
除去中正幽靈,台南道路快正名
我們喊出「在地重命名,路名快轉型」、「除去中正幽靈,台南道路快正名」的口號,在於懇切的奇期待市政府能夠正視黨國時期所遺留的符碼以落實路名的轉型正義,並能夠又使用具有在地化連結名稱方式去為台南的道路正名。
全球抗中時代鐵證!
獨立的台灣,才是世界的台灣。我們由衷希望,台灣人民在投下神聖選票之前,務必看清候選人和政黨對美中關係的態度是否前後一致,是否以台灣利益為優先,以及是否符合國際現實。當抗中已成國際社會的主流,堅守自由和民主的同盟也展現空前團結的時刻,那些甘作中國喉舌,背向世界、一心親中的政黨和政客,沒有任何成為選項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