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進不只反服貿,更主張終止ECFA ,你各位呢?

近來,服務貿易協定與ECFA的議題再度引發討論,台灣基進主張ECFA必須要終止,因那是包裹中國政治野心糖衣的毒藥。

ECFA讓中國能夠堂而皇之的對台灣進行經濟統戰,實現讓中國「以民逼官、以商圍政、以通促統」的目標。

為什麼服貿與ECFA必須合併討論?

ECFA的誕生,要從2008年的總統選舉談起。當時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以「國民黨最會拚經濟」的包裝,風靡全台。

他所提出的「633政策(經濟成長6%、失業率3%、2016年人均GDP3萬美元)」,與韓國瑜可以說是同等唬爛。

其任內利用「振興經濟」為藉口,實質配合時任中國領導人胡錦濤。一起在17屆5中全會制定「十二五」計劃 (2011年─2015年)的建議方針。

而服務貿易協定,就是ECFA條文中的第五條。

2010年馬政府簽訂ECFA時,台灣包括薪資水準、法規制度面及金融監理程度,全方面優於中國。

因此最令人擔憂的是,在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影響下,台灣的薪資下降,本土企業遭到中國磁吸效果而出走,各行各業將面臨廉價中國商品、服務的傾銷競爭之中。造成名符其實的「去台化」。

讓我們來盤點目前各政黨對於ECFA的立場:

民進黨在執政前反對ECFA,時任主席蔡英文也在公開辯論上表示,ECFA是裹著糖衣的毒藥,但執政至今尚未終止。

時代力量對ECFA未實質表態,但向來主張儘速排審《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ECFA的始作俑者國民黨,從未自我檢討,依然支持各種統戰協議。

而柯文哲,則從過去的反對服貿,變成最近喊出重啟服貿。在遭受輿論反彈後,又一次改口說要儘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而對ECFA,則始終態度模糊。

但所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並不是萬靈丹,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是受害者與侵略者。並不是有專法監督之後,就可以和中國簽訂這些有毒的條約。

無論是服貿,或是ECFA,本質上都是對抗侵略、抵制滲透的問題。主張通過監督條例,沒辦法阻擋中國的惡意,更遑論柯文哲這種一下反對、一下支持、一下又推給監督條例的投機份子。

今年是ECFA簽署後的第13年,中國假借WTO的國際貿易規則,將ECFA包裝成純經貿協定;然而一旦有政治需求,像是每逢選舉,就會立刻拿出各種藉口,單方面毀約。

只要ECFA繼續存在,台灣的農業、漁業、養殖業就會受制於中國市場和政治操弄,總是因為習近平的心情,而負擔無謂的壓力。

而當前國際局勢,中國武漢肺炎與美中貿易戰等等條件下,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公信力、影響力不斷減弱。

台灣應該抓準這樣的大順風時機,終止ECFA、服貿這類極度依賴中國的經濟條約。

進而開創一個走出中國、擁抱世界、拒絕勒索的台灣經濟新局勢,在新的國際秩序中取得定位,才是長治久安之道。